2007年3月30日 星期五

掌握嬰幼兒特有生命力-讀後摘要心得


作者:劉冷琴 老師

【認識敏感期摘要】
壹、幼兒的學習契機
一、何謂敏感期
(一)蝴蝶的成長
剛孵化的毛毛蟲對光的敏感性。
(二)花嘴鴨的銘印行為
當花嘴鴨破殼而出會動時,第一眼看到的東西,會成為日後他們追隨的
目標。
(三)狼女
發現她的夜行性生活無法改變,語言也無法恢復,只學會以手取食的生活禮儀。
二、事半功倍的學習
蒙特梭利透過和嬰幼兒的互動與觀察,發現相同的道理:人類的嬰幼兒時期擁有一種特殊的敏感性。那是種短暫的傾向,僅限於獲取某一種特定的性質,一但具有這項特質或性質後,這特殊敏感性就消失了。

貳、0 ~三歲嬰幼兒敏感期
一、0 ~三歲的敏感期及其特徵
三歲以前的孩子擁有一份超強的學習與記憶能力,這段時間孩子會以驚人的速度將所看到的、聽到的、接觸的事物一一吸收,因此位孩子準備的環境是不可掉以輕心的。
(一)外在的秩序感
三歲以前的孩子,對外在秩序的要求有:場所、順序、擁有物、習慣、約定。
(二)內在的秩序感
孩子藉著工作的秩序,建立自己身體肌肉的運動秩序。
(三)精神的秩序
精神現象是一種洞察力和衝動,它們為意識立下基礎;同時也是形成精神成長的基礎。
(四)語言敏感期
嬰兒期周圍的照顧環境應充滿語言,即使是幾個系統的語言固定出現,嬰幼兒都能以其吸收性心智加以理解與吸收。
(五)朝向獨立的敏感期
人類的嬰兒被迎接到這繽紛的世界裡,最重要的課題是發展成一個獨立的個體。
二、被理解的喜樂
了解孩子成長中,所必經的每一個敏感期的特徵和應對之策,是現代父母不可或缺的必修課程。
參、3~6歲而幼兒敏感期
有意識吸收性新智
一、感官器官精練的敏感期
幼兒透過感覺與運動,大腦的樹突與樹突之間會產生配線,我們能充分的預備一個能讓幼兒以視聽嗅味觸五種感覺去學習的環境,並藉著不斷重複同樣的經驗,將這些資訊存留在大腦中,並和語言結合在一起,使其概念化、抽象化、成為認知的基礎。
(一)視覺
孩子會以他的視覺去學習分辨物體的尺寸、大小、顏色、形狀,而且對細小的事物特別敏感。
(二)聽覺
孩子擁有敏銳的聽覺,並且不由自主的與寧分享。
(三)觸覺
運用幼兒敏銳之觸覺,對抽象符號擁有實體的經驗學習。
(四)嗅覺
此階段孩子擁有敏感嗅覺,讓孩子體驗學習各種氣味是很重要的。
(五)味覺
此階段孩子的味覺非常敏感,同一種食物味道稍微改變,孩子就會有反應。
二、筋肉運動協調發展的敏感期
此階段孩子生命潛藏著無限發展的能量,使孩子能透過自己的意識,去精練身體的協調動作,而這個經驗,正是塑造孩子自己的人格與風格的重要關鍵,所以孩子說:「請幫助我自己完成它!」

肆、漏一針的孩子
蒙特梭利說:「假如幼兒無法按照敏感期的引導去進行某一些動作,他將喪失自然克服困難的機會,而且是永遠的失去!」
一、不會走路的翠翠
「在幼兒的發展過程中,存有一關鍵性的因素,每個幼兒內在有一種活潑的衝動,進行驚人的行為。若無法跟隨這些衝動,及意味著幼兒會變的無助且笨拙。」
二、不肯自己餵食的小毅
(一)五、六個月左右的厭奶期(斷奶敏感期)
在六個月左右,都會出現不喜歡母奶或牛奶的現象,這是嬰兒要邁向嘗試新食物的訊息。此外,再嬰兒口中會開始分泌唾液酵素,這時可以給孩子嘗試果汁、無脂肪的湯或糊狀的食物,並在每次提供一樣的單味食物時,給予語言。
(二)十個月左右以手自己吃東西
孩子學到如何填飽自己,這是在食物上不再依賴成人的重要時期。
(三)一歲半讓孩子有機會使用各種餐具進食
孩子可以用手吃的很好時,自然會想使用餐具進食,當孩子學會使用餐具時,她們會自覺是一個有能力、有自信的人。
(四)短暫的敏感期
敏感期是短暫的,所以成人必須擁有必要的知識,方能從孩子的行為中,讀取孩子的內在需求,然後在環境中,給予機會成就每一項朝向獨立的能力。

伍、秩序的敏感期
剛出生的嬰兒需要媽媽從觀察中發現她們的生活韻律,從正確回應中建立秩序性的作息。
一、敏感期內受挫孩子的訊息及影響
蒙特梭利博士在「幼兒之祕」一書中告訴我們:當幼兒在敏感其中出現一些狀況,阻礙了幼兒平靜發展他們中滿創造升機之克服能力時,幼兒會變的極度不安和亂發脾氣。所以為人父母、師長應謹慎的了解,並正確回應孩子的需求!
二、和秩序敏感期的孩子相處之道
(一)嬰兒期
1、與母親直接接觸
2、尊重生物節奏
3、秩序
4、無礙視線和動作的中足空間
5、用所有感官探索新環境的需求
(二)學步兒期
1、為孩子安排屬於他自己的空間
2、堅持一次讓孩子完一種玩具
3、為孩子預留收拾玩具的時間
(三)幼兒期
孩子從三歲到三歲半是秩序敏感期的高峰,他們對自己、環境和同儕的秩序感要求很嚴。

陸、對細微事物的敏感期
蒙特梭利博士在【幼兒之祕】第九章「智力」中提到:出生第二年開始持續至五歲之前,幼兒不在被一些庸俗華麗、顏色耀眼的物體所吸引,...這時期的幼兒開始對成人沒有注意到的微小物體產生興趣,伴隨著第二次出生-行走,吸收與積蓄了日後致力發展的材料,和驚人的觀察語探究能力。
(一)開啟幼兒智慧的第一到門
孩子喜愛觀察細小事物,漸漸他們會發現物與物之間的差異性與特質,孩子在預備的環境中,從事實物的分類、配對、排序、比較等活動,為下一個高層次認知基礎的敏感期「數學敏感期」,奠力深厚的根基。
(二)造就日後志向
(三)使生命卓越的永續成長
此能力將來自生命最初幾年,當這些能力獲得啟發和精練,將伴隨個體一生,並不斷成長,臻至卓越而永存人間!

柒、動作發展敏感期
1、大肌肉的發展 2、平衡感的發展 3、手腕的發展 4、小肌肉的發展
一、0~三歲幼兒動作發展
(一)說話的能力
(二)行平衡的能力
(三)穿脫衣服、良好飲食與生活習慣的能力
二、三~六歲幼兒的動作發展
(一)大肌肉的發展
(二)平衡感的發展
(三)手腕能力的發展
(四)小肌肉的發展
三、與智能活動密不可分
幼兒從出生到六歲,經由一連串的動作發展,將其與生俱來淺藏在生命中的能力,藉著與環境互動而逐步發展俱全。

捌、語言發展敏感期
在人類生命前三年中,有一種非常奧妙的能力,蒙特縮力稱為「牧內美」,人類因著這個超級記憶素,能在三歲以前擁有使用「母語」溝通的基本能力。
一、語言獲得的過程
(一)永遠部會感到疲憊
(二)語言活動是秘密的黑箱作業
(三)再獲得語言時會有相對的退化現象
二、0~三歲的語言發展
(一)前語言期
胎兒時期約六、七個月左右,耳多以發展完成,可以聽見外界的聲音。
1、出生至兩個月
嬰兒會使用不同的哭聲,來告訴我們其需求,也會以不同的呼吸時距來表達其感覺。
2、二至三個月
嬰兒獲得改變聲調的能力。
3、三至四個月
對母音很敏感,事發出清楚母音的時期。
4、五至六個月
幼兒可以發出「d」、「m」和「n」的子音。
5、七至八個月
可以一大人的指令做出拍手、揮手、握手、拜託等手勢,也了解「不」的意思,可語能力強的孩子能用單字溝通。
(二)語言期(一~三歲)
1、一歲
能用一個字或片語來表達許多不同的情況,或用不同的字表示相同意思。
2、一歲半到兩歲
學習名詞的關鍵期,幼兒將感受到萬物皆有名
3、二至三歲
進入「語言爆發期」,不但會自言自語,也特別會模仿成人說話,就如同模仿人說話的鸚鵡般。
三、如何學好母語
(一)確定聽力是否良好
(二)確定發生器官神經肌肉的發展良好
(三)引導孩子喜歡與環境溝通的意願
(四)對孩子說話要慢,嘴型明確,語音清楚
(五)處於充滿成人溝通的語言環境中
(六)避免模仿孩子的錯誤語辭
四、幼兒爆發性書寫能力
蒙特梭利在「發現兒童」中說:書寫文字有兩個很重要的動作先預備好:
(一)操作書寫工具的動作,也就是握筆的動作
(二)畫出各種不同字的基本筆劃動作
五、爆發性的閱讀能力
在此我們要談的是將圖形符號所代表的概念詮釋出來。
六、引導幼兒閱讀技巧
(一)選擇由簡單到困難
(二)以正確和緩和的速度唸給幼兒聽
(三)唸完後至放於幼兒容易拿來重複閱讀的地方
(四)追隨幼兒的需求與速度進行
(五)增進孩子對書本內容的了解
(六)當幼兒認得很多字後可用筆談的方式,讓幼兒真正進入閱讀的世界
七、雙語與多語教育的可能性
環境中有數位同時用不同語言和孩子說話,則孩子可以不花任何特別力氣,同時接受數個語言系統。

玖、感官敏感期
一、孩子不是盲動
為孩子準備一個充滿吸引力的探索環境;因為孩子是再運用他的五覺,去感知他所處的環境,藉其親身體驗,建構智力。
二、0~三歲透過感覺事物發展智力基礎的敏感期
當孩子邁向人的第二次出生──能走路後,伴隨著語言發展,也達到某一程度的溝通能力,而其方法是以自身的各種體驗來達成。
三、三~六歲感官教育的重要性
三~六歲很重要的發展任務是「如何精練自己五種感官之能力」。
(一)蒙氏教室的感官經驗
(二)聖誕曲與音感鐘
(三)感官教育的印象
結語
蒙特梭利在「發現兒童」一書中提及:「教育有雙重的目的,一是生物學的,另一則是社會學的。生物的目的乃是幫助個體自然的發展;而社會的目的則是要裝備個體,使其適應環境...而感官練習對於這兩方面的目的都很重要。」

拾、數學的敏感期
一、幼兒時期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時刻
十七世紀法國哲學家、科學家兼數學家的巴斯葛曾說過:人類的嬰兒對秩序有非常敏銳的感受性。當這種感受性具備精確的結構時,就稱為「數學新智」。且其為與生俱來,是人類一種性向。
二、淺意識吸收性新智(0~兩歲半)
建立數學前概念的敏感期
孩子透過和生活週遭事物的接觸,獲得分類、配對、序列、形狀、刑式排列、口語數數等概念,這些真實經驗建構孩子邏輯數學的基礎。
三、有意識吸收性心智(三至六歲)
學習數學的敏感期
將計有經驗做學問式的整理。
四、不要錯過學習數學的敏感期
蒙特梭利說:「令孩子覺得數學困難,並不是數學抽象的問題,而是大人提供的方法錯誤所致」。

拾壹、社會化發展的敏感期
一、EQ發展始於出生的一刻
嬰兒的出生的感受:建立安全感,建立他對人信賴的第一部。
二、社會化敏感期從坐月子開始
(一)除了至親,其他人最好不要進「月內房」
(二)「月內房」燈光不宜太亮
(三)產婦必須一個月足不出戶
(四)在「月內房」內,不可大聲說話
(五)小孩不可進入「月內房」
三、幼兒園生活是孩子社會化經驗演練的最佳環境
EX:三歲以前的幼兒幾乎完全以自我為中心;四歲左右的孩子積極的想要與同儕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
四、蒙氏學校提供了培養高EQ兒的環境
蒙侍縱的編班(混齡班),蒙氏教室世已是一個小社會的雛型,小的孩子學習如何尊敬哥哥姊姊,也學習如何接受大孩子的幫助;而年紀大的孩子則學習如何分享自己所學的知識與技巧,並從中學習如何領導別人。
五、最佳瑰寶
從小為幼兒選擇一個適合的學習環境,豐富其人際關係的生活經驗,培養其平和地與人相處和體貼別人的情操,是父母親送給孩子這一生最佳的瑰寶。

拾貳、文化學習敏感期
蒙特梭利在「發現兒童」一書中曾告訴我們三到六歲時期,是能夠輕易的從接觸與活動參與中,汲取文化並自然成熟的時期。
一、潛藏學習文化的能力
如缺少如同一間房子少了一面牆,所涵蓋的內容有:天文、地質、歷史、動物、植物、音樂、美術、語文、數學等科目。
二、成為文化繼承者
預備一個可供孩子在不同階段自由探究的環境;成人只需在對幼兒必要時做最小的協助,相信孩子不但能將自己民族的文化吸收到生命中,甚至可以從認知別人文化中去尊重別人。




【動手做教具摘要】
壹、愛的法則
一、甜蜜的承擔
二、成長與收穫
三、感恩中在出發
四、扶持幼兒成長的愛的法則
法則一:過程重於結果
法則二:養成觀察的習慣,必要時在伸出援手
法則三:孩子是以模仿的方式在學習
法則四:一次只交孩子一件事
法則五:愛心的理解孩子能力,耐心的等待孩子
五、期盼
一起來為孩子們激盪一下腦力製作適合他們的教具吧。

貳、視而可見──視覺發展與教材設計
視覺佔全部學習的83%
一、關於幼兒靈魂之窗
新生具備下列視覺能力
(一)可以視物
(二)適於認知形狀及顏色
(三)眼球可以追隨明、暗色彩的物品
(四)喜歡看人臉部
(五)生命早期即具備視覺區別的能力
(六)固定注視及追隨注視是一種自然的能力
(七)對人臉部造型有自然反應,可稱之為天生偏好
(八)出生時視覺不僅是一種感覺系統,同時也是認知系統
二、0~三歲幼視覺發展與教材設計
年齡 / 視覺能力 / 愛的DIY
三、結語
孩子會告訴我們,他成長中的各種需求

參、雙手萬能──精細動作發展與玩具製作
一、手是人類的外腦
蒙特梭利博士說:「沒有手,兒童的智力可以發展到某個水準。但是如果有了手的活動,智力會達到更高的層次,而且兒童的人格也會更堅定」
二、關於手的發展
(一)四個月左右
(二)十個月左右
(三)一歲半至兩歲
(四)二歲至三歲
三、一些創見的點子
(一)手搖活動
(二)拉的玩具
(三)有洞的玩具
(四)各種手的活動
四、結語
蒙特梭利說:「感謝手,這個心智伴侶,是他創造了文明。」
肆、開展與生俱來的閱讀潛能──閱讀能力發展與教材製作
一、嬰兒也能閱讀
  嬰兒在四~六個月中會出現一種現象──看到不認識的人會有「認生」的負面情緒反應
二、三歲菁菁的故事
  蒙特梭利:「我所的閱讀是將圖形、符號所代表的概念詮釋出來。」
三、「書」是最好的老師
四、閱讀是需要循序漸進的
五、隨手可及的DIY
(一)幫助幼兒視覺分辨能力發展的自製教具
(二)自製拼圖
(三)接龍遊戲
(四)空間配對卡
(五)視覺記憶
(六)自製小書
六、引領孩子進入閱讀世界
伍、讓孩子成為解決問題的高手──數學前能力培養與教材設計
  重要兩階段:一是數以前的各種概念建立,二是數的活動
一、數以前的活動
  分類、序列、空間概念、時間關係、保留概念
(一)觀察與描述
(二)分門別類
(三)比較
(四)形式排列
(五)序列
(六)配對
(七)相等化
(八)組合與分解
(九)背誦式計數
二、為較小幼兒製作教具
  蒙特梭利說:「當我的教育成正統派時,即開始頹廢了。」
(一)觀察與描述
(二)鈕釦分類
(三)比較
(四)形式排列
(五)序列
(六)一對一對應
(七)相等化
(八)組合或分解
(九)備誦式計數
三、結語
「數以前活動」市培養幼兒邏輯思考的必經之路。
陸、不要讓寫字成為孩子的負擔──引發幼兒爆發性書寫能力
一、會寫字的手是需要準備的
(一)書寫必須要有一隻「穩定的手」
(二)書寫必須擁有一隻「輕巧的手」
二、寫字前的直接準備
(一)控制書寫的工具
(二)直接畫出符號
三、結語
  不要再讓寫字成為兒童生命中最大的負擔
柒、開啟幼兒的多元智慧──應用蒙式原理的中國象棋活動設計
一、再談多元智慧
豪爾迦納:「在實際生活中解決所遭遇問題的能力、提出新問題來解決的能力、對於自己所屬的文化做有價值的創造及服務的能力。」
(一)語文智慧
(二)邏輯-數學智慧
(三)空間智慧
(四)肢體-動覺智慧
(五)音樂智慧
(六)人際智慧
(七)內省智慧
二、蒙特梭利感官教具通則在中國象棋上的應用
(一)紅國藍國
(二)紅藍對抗賽
(三)認識象棋王國的組織
(四)比大小的遊戲
三、結語
  適時扮演讓孩子獲得成就感的那個每下棋必輸的「非敵手」。
捌、打擊樂隊就在您府上──幼兒音樂啟蒙與自製音樂器材
一、音樂能力是與生俱來
人類在胎兒時期就已在各種節奏中被薰陶。
二、要孩子將來學好音樂,取決於孩子聽過多少音樂
三、在敲敲打打的樂聲中長
敲敲打打是處於探索期幼兒最常見的行為
四、樂器DIY
(一)寶特瓶製沙鈴
(二)高低音吉他
(三)高低音鼓
(四)響棒
(五)五線譜版
五、音樂教育關係著多元智能的發展


【心得】


蒙特梭利所說:細胞並不是像我們通常所說的「準備自己」,而是「改變自己」,以便盡自己本分。我想也唯有教師體認自己的工作是如此的神聖,知道敏感期、秩序感、吸收性心智等是多麼的可貴,知道時間是多麼的短暫有限,才能知道自己的本分是如此的偉大,當幼師看到孩子都在你掌握之中,近而看到孩子的成長,這就是專業幼教師最大快樂的來源,也是金錢所買不到的。
我想人類的潛力是無窮的,我們也知道蒙特梭利說:「當我的教育成正統派時,即開始頹廢了」,停止無謂的各個學派教法的紛爭,走出屬於自己國家台灣文化的蒙特梭利,才是我們更應該努力的。

『孩子的身體需要準備』,嬰幼兒從母體出生其最重要的任務即完成自己,在邁向獨立的過程當中他們會說:請幫助我自己完成。由此可知在蒙氏園所蒙氏教師的最重要責任是觀察幼兒及在必要時給予協助,教室裡學習的主體不是教材更不是老師而是幼兒本身。
在一般傳統教學教室裡看到小朋友在教室裡大跑大叫,教師不是大聲斥責,就是處罰小朋友,其實如果從蒙氏的角度切入,這是幼兒因身理需要而發出來的行為,幼兒體內的自然因素在驅使幼兒主動去學習去滿足自己。
從幼兒身理及心理層面分析,蒙特梭利說:「假如幼兒無法按照敏感期的引導去進行某一些動作,他將喪失自然克服困難的機會,而且是永遠的失去。」蒙氏也在『幼兒之秘』一書中提到:「在幼兒發展過程中,存有一個關鍵性的因素,每一個幼兒的內在有一種活潑的衝動,進行驚人的行為。若無法跟隨這些衝動,幼兒會變的無助笨拙。」所以在此當下雙親和師長的責任即是給予豐富的環境讓幼兒運用自身的視、聽、嗅、味、觸等五覺主動去探索,就如同毛毛蟲剛出生會對光敏感而往上爬找到了能維繫她們生命的嫩葉,剛出生的小鴨會跟定他第一個看到的東西來保護它們的安全,我們稱之為敏感期,同樣的身為萬物之靈的我們在0~6歲時會歷經許多的敏感期,正當我們壓制幼兒突發的行為同時,何不換個角度順應其敏感期,當他處於語言敏感期時給幼兒一個多人使用多種語言的固定環境,當其處於動作敏感期時帶他盡情的去發揮其肢體,而不在將其視為麻煩製造者。當幼兒處於秩序敏感期時,給予一個物必有位的學習環境,讓幼兒能掌握預測環境,同時對學習更具信心。
當幼兒大腦樹突與樹突之間在產生連結的黃金時刻(0~6歲敏感期),給予其最豐富且正確秩序性的環境,順應幼兒敏感期的發展,相信會比壓制的方法來的更有效果,例如搭配樂器及各種顏色襪子的刺激,激起幼兒們學習及想像遊戲的動機,孩子們自然順應其敏感期,將自己的身體當作是一隻大畫筆,盡情的揮灑,有擺動屁股大大畫下,有時躡起腳尖蜻蜓點水,如同大白鵝神氣的跨出,而再此同時才明白,原來她們不是故意搗蛋,他們是上帝派來的天才小畫家。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認識與處理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 患者家屬參考資料 ADHD-1 2005年修訂

「我的孩子不專心,寫功課要摸上好半天,坐不住。」
「老師抱怨我的孩子上課東張西望,跑來跑去,非常皮。」
「我的孩子精力充沛,沒有一刻是安靜的。」

每天都有像這樣主訴的家長來到兒童心智科門診,有的是被老師再三要求而來,有的是自發前來,不論是自己來或是要求而來,總而言之,愈早發現問題,愈早處理愈好。上面的描述狀況,雖然接近過動兒的症狀,但若非經正式的心理與發展評估,最好不要隨意給孩子扣上標籤,尤其是缺乏規矩這方面,新入學的小朋友可能會產生類似過動兒的現象,不可混為一談,以免非但不能幫助孩子,還增加困擾。
§ 過動兒症診斷標準
根據美國精神疾患診斷標準(DSM-IV),要符合下列症狀、七歲前發病、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不同場所 (如:學校、家裡、工作場所),並造成社會、學業、職業功能上的損害,而且又非因其他發展疾患、精神疾病所引起,始能稱之為注意力欠缺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 Hyperactivity Disorder),即所謂的「過動症」。俗稱“過動兒”,主要的問題表現在三個層面:注意力不易集中、活動量過多、行為衝動。
1、注意力不集中無法集中注意力去完成一件工作或遊戲;外界一有什麼聲音或刺激,馬上就被轉移;對於靜態的遊戲則往往無法完成,做功課或遊戲時比較不能注意到細節或常因粗心大意而做錯,而且不能從頭做到尾,對於需要持久集中精神的事如做作業,會逃避或拒絕去做;工作或活動所需的東西,不知放在那裡,嚴重的甚至連每天常規的事也都會忘記。
2、活動量過多對他們的評語多是「活潑好動」、「調皮搗蛋」,常常看到的是沒有辦法好好坐在椅子上,不是動手動腳,扭動身體,就是坐立不安,上課時離開座位,跑來跑去,跳上跳下;靜不下來,不能從事靜態活動,有的話很多,常嘰嘰喳喳講個不停。
3、行為衝動往往還未聽完問題就回答,常打斷別人的談話或活動,不能乖乖地排隊等候。突然出手碰人,未經他人同意,擅自拿取他人物品,不管是否危險,他想做就做。不是每一位過動兒都有以上所有症狀,有些孩子的表現以注意力不集中為主,有些則是以活動量多及衝動為主,有些則是同時合併以上三種特性。這些症狀在七歲之前,就已存在,而且會對學業、工作及人際關係上造成不良的影響。
因為這些特質,過動兒從小就被視為特殊人物,而且怎麼罰都不會改善,這是一組無法用打罵可以矯正的行為。各位父母要有這種體認:即使打死了,他還是一個過動兒;但光用無比的愛心而無適當的行為訓練,過動兒也不會自動「改動歸靜」,反而造成家人與學校的困擾。過動兒需要的是耐性及清楚的規則。

§ 病因是什麼?
有證據顯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可能是大腦的細微功能欠佳的結果,特別在大腦前額葉部份。有可能是先天的或後天因素造成。因為這種病變在生化生理的分子層面,所以腦波或電腦斷層檢查都無法檢測出來,不需刻意費時費力去做,其診斷主要由醫師經由病要、臨床表徵及行為表現來確定診斷。
§ 如果不治療,長大了會好嗎?
根據國外研究結果,過動兒成長至青少年後,好動情形逐漸改善,自然寬解約發生在12~20歲之間。三分之一的病童在長大成人後症狀可恢復與正常人一樣,有三分之一的個案因無法適應學校及家庭,而淪為不良少年或發展出反社會行為、情緒障礙或藥物濫用等問題。這些孩子如果不經治療或特別處理,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無論是在課業學習、人際關係方面,比較容易造成問題。包括(1)課業學習及表現不理想,(2)人際關係不好,易受同儕排擠,(3)時常遭到父母或老師責罵,缺乏自信,(4)合併續發的親子關係、學校及社會適應不良、學習障礙、及情緒問題。嚴重的個案早期的藥物治療是很重要的,若再配合相關的行為、環境及心理治療,會使藥物的療效及行為的改善,更加長遠與穩定。
§ 小孩有這些情形,該怎麼辦?
一般而言,治療包含五大類:(一)藥物治療、(二)行為管理、(三)認知行為治療、(四)親職訓練、(五)感覺統合訓練,另外,常需配合課業輔導及日常生活活動的安排。
一、 藥物治療:藥物治療是ADHD主要的治療方式之一,特別是在學齡兒童本身症狀已嚴重妨礙到學習、人際關係及人格發展時,藥物治療可以有效地幫助這些兒童。學齡前兒童因環境要求較少,除非症狀特別嚴重,並不一定用到藥物治療。一些中樞神經興奮劑如methylphenidate(Ritalin:譯做”利他能”),detroamphetamine(Dexedrine;譯做”右旋安非他命”),pemoline(Cylert; 譯做”塞樂特”)對過動症的症狀有治療的效果,其中約有70%~80%的病童可因服用Ritalin而症狀獲得改善。Ritalin為一種短效性的藥物,半生期約1~2小時,服藥的目的主要使孩童在學校時能夠靜下來專心念書、不要因此而減少了學習的機會。其副作用很少,若發生也大多是輕度的頭痛、腸胃不舒服、胃口降低、噁心、體重減輕及失眠。這些中樞神經興奮劑屬於症狀治療,需長期服用。
考慮藥物本身可能降低食慾,影響成長,因此在臨床上會採用「藥物假期」方式,在週末或寒暑假期,不需上課學習時,暫停使用,讓胃口恢復,生長迅速趕上,而不會有生長遲滯情形發生。藥物大多在早上、中午服用,以免影響夜間睡眠。雖然這些藥物為中樞神經興奮劑,但並不會有上癮症狀產生,父母不需太擔心,另外某些抗憂鬱劑對有些過動兒也有療效。但鎮定劑本身只能使患者較嗜睡,活動量減低,對注意力不集中沒有幫助,臨床上較少使用。
台灣多數家長或老師經常排斥用藥,排斥的理由可能是藥物有副作用、藥物僅控制症狀而無法根治疾病或是藥效沒有立即顯現。然而,排斥用藥的老師與家長們,可能需要衡量當過動兒不服用藥物時,在生活、學習或社會互動的適應上遭遇長期的失敗與挫折經驗對孩子所造成的心理傷害,是否有其他方法可以替代或彌補。許多過動症學生之過動問題已嚴重到無法在學校正常作息,甚至對其他同學造成傷害、而導致全班師生排斥,如此嚴重的情況,家長仍堅持拒絕用藥,甚至家長對孩子的問題已經束手無策,卻仍不願考慮用藥。因此,台大邱彥南(民87)醫師建議採用「藥物輔助治療」一詞取代「藥物治療」之說法,讓父母或老師瞭解藥物對患者真正的功用,雖然無法根治疾病,又有副作用,但如果因有效的藥物服用計畫,而讓孩子在日常生活或學習上,可以與同儕一樣獲得成功的經驗與讚美的機會,即使藥物無法根治孩子的症狀,這些效果可能足以讓一個孩子由自我放棄,進步到有信心願意接受訓練與控制之目標。然而,家長經常忽略了孩子該用藥而未用藥所造成的心理上之副作用,這些負面影響往往是持續一輩子的,較之藥物短期的生理副作用而言,更是得不償失。
對於過度依賴藥物的老師與家長們,要注意藥效期間是孩子學習其他有效方法或接受教導的最佳時間,千萬不要只依賴藥物而忽略經營其他方法,例如:幫助孩子建立信心,讓孩子知道他也有好的行為或成就,或是訓練孩子控制自己的方法;在學校,老師也可以利用此期間進行補救教學或是訓練孩子有效的學習策略,甚至製造機會讓學生給其他同儕有正向的印象,例如:是當地參與班級活動、適當地分擔班級任務、或是表現才能等。當然,如果孩子可以不必用藥也能夠控制行為的時候,就不需要用藥了。
二、 行為管理有些孩子的理解力有限,控制力薄弱,講道理或希望講ㄧ次就改十次的方法是很難達到效果的,只有讓他一而再、再而三的經驗行為的後果,他才會選擇什麼行為該繼續或該停止。1. 具體列出問題行為首先,父母或老師必須先靜下來好好回想、仔細觀察整理寫下孩子的特性為何?是衝動?活動量過多?還是注意力不集中?是情緒不穩定?人際關係障礙?生活習慣不良?還是對刺激太過敏感?因為這些特性使得孩子在日常生活裡造成哪些不良行為?列出問題行為時,儘量不要用含糊籠統的形容詞,最好確實紀錄行為發生的時間、地點、次數、情況。列出這些不良行為使得孩子在環境適應上有哪些障礙?帶給家庭或學校的影響及壓力為何?父母或老師在孩子出現這些行為時,通常都有什麼反應?其實,孩子有許多行為是為了逃避責罵或得到注意等好處才產生的。2. 列出問題處理的先後順序在許多問題中,選出對目前生活影響最大、最容易辦到的行為來處理,避免把所有問題一把抓,過多問題同時處理,有時不但無法得到好效果,反而徒增雙方的挫折感。3. 採用適合的行為管理策略行為管理的目的在希望藉由孩子重複體驗行為的後果,選擇保存好習慣,停止不良行為。可採用的方法有:
(1). 「關注」與「忽略」技巧交互使用在一般的情形下,都是孩子出現不良行為時,老師或父母會特別注意他們,對於好的行為出現時,反而放心、少去注意。在不知不覺中,間接鼓勵孩子利用一些不良行為引起大人的注意。所以,老師或父母可以採取的方式為:當孩子出現不良行為時,儘可能不去注意或滿足他的要求,甚至轉而注意其他孩子或學生。當孩子出現好行為時,則適度地注意及給予鼓勵讚美。
(2). 運用暫時隔離法或其他溫和的處罰方式減少問題行為發生的機率。當孩子表現不良行為時,需讓孩子為自己的不良行為付出代價。例如:減少遊戲時間、暫時隔離等。譬如出現學生抓人頭髮行為時,要隔離五分鐘。剛開始施行時,為避免因太過頻繁的處罰,造成孩子挫折感或不合作,可以在一開始犯錯的時候,可先給孩子改正的機會,可用計數的方式,如以堅定的語氣大聲唸「我從一數到十,如果不放手,馬上站到牆邊五分鐘。一、二、三….」。當孩子一有修正行為時,馬上停止計數。
(3). 利用記分制度,做系統性的矯正可視年齡不同,採用不同的方式。首先,父母或老師可以先列出兩張表。一張說明希望孩子每天、每星期需要做到的工作或責任。但最好每天不要超過五項,視孩子年齡酌情增減。一張紀錄老師或父母認為孩子每天、每星期、或長時間以來最希望得到的獎勵是什麼。對一個年紀較小的孩子來說,可用圓圈圈或卡通貼紙來代表,較大的孩子可用分數或正字來計數。沒做到可考慮扣相同分數。當分數累積到一定時,給予他們希望的獎勵。獎勵可事先訂立,可以是物質的,也可以是一種特權,視孩子個性、年齡而做調整。注意剛開始做時,這種累積分數不要要求太多,否則父母或老師與孩子都沒有成就感,常會提早放棄而功虧一簣。當做得特別好的時候,也可給予特別加分做鼓勵。視孩子的年齡,可酌情利用訂立行為契約的方式來促進執行計分制度的效力。
(4). 聯合陣線、態度一致執行這些行為療法時,最重要的是老師與家長的態度要一致。事先經過討論與決議,認清行為的嚴重性,共同商討對策,共同執行。若有人嚴格有人放鬆,效果多不彰。
(5). 將行為療法擴展到其他場合當這些行為矯正有進步後,可逐步將場所擴展到家庭、學校以外常發生這些問題行為的公共場所。以相似的方式列出期望、獎勵及未達成時的處置方法。
(6). 定期評估改善程度,修改對策與計畫由於問題行為有輕重緩急之分,每個階段的孩子也各有其重要的學習課題,所以需定期評估目前的作法效果如何?是否需要調整?隨時發現問題,隨時修改。大部分的問題行為都是日積月累造成的,絕非一天兩天的治療就能解決。因此對於行為治療最重要的是堅持到底,千萬不要因一時的挫敗而放棄。大家態度一致,也是很重要,否則孩子會鑽漏洞,難以堅持。此外,有時也要跳開孩子本身的問題,看這些問題行為的背後是否有其他影響因素促使孩子不得不這樣做?如果父母親教養態度、親子關係、學校壓力等,必先解決這些因素,問題行為才可能真正被改正過來。
三、 認知行為治療認知行為治療是採用行為治療與認知治療的方法,使當事人產生行為、想法和情緒的改變:其中,認知治療方法主要在處理當事人的想法與思考方式,而行為治療方法則是藉由環境的安排以及行為改變技術來處理當事人的行為。此處遇方法主要適用於八歲以上的過動兒童及青少年,由於過動兒具有自我控制方面的困難,認知行為治療可教導兒童自我控制與自我管理的技巧,訓練過動兒透過自我提醒的方式,處理負面的想法與情緒,以增進其自我控制的能力,有助於改善其衝動性及人際互動。認知行為治療的技巧可以在臨床上應用於過動兒團體及家長團體中,也可以由父母或老師在家裡或學校中使用。認知行為處遇方法的特色為:1、 強調個人內在認知對行為及情緒的影響父母師長對過動兒所呈現的種種行為問題的歸因與想法會影響到父母師長對過動兒的情緒反應與因應措施,以及彼此間的互動行為。因此,藉由檢視並改變對過動兒的歸因、想法與互動模式,可以改善孩子的問題。
2、 強調自我控制與問題解決訓練學生透過對自己說話(內在語言)來引導、調整自己的行為,而達到自我控制、自我調整、作計畫、解決問題等目的。亦即教導學生使用「好方法」來解決問題:(1). 停!什麼問題?(2). 有哪些方法?(3). 哪一個方法最好?(4). 做做看!(5). 行得通嗎?
四、 親職訓練家長的親職訓練和諮商也是治療過動兒的主要模式之一,通常包括三項目標,第一是增加家長對過動兒的認識,其次是持續地督導家長運用認知與行為管理技術,第三是協助家長接受擁有一個過動兒的事實。訓練的效果不只是減少過動兒童的行為問題,對過動兒的其他家人也有正面的效果。
五、 感覺統合訓練感覺統合理論認為過動兒因腦部問題,常伴有前庭、觸覺、肌肉關節動覺平衡、動作協調的功能性障礙,導致其易分心、煩躁與過動,因而建議利用感覺統合訓練,如俯臥滑行、玩沙、草地打滾等,來幫助過動症狀的改善。其訓練過程包括先透過面談、活動觀察、測驗等方式進行評估;然後、在感覺統合訓練中,先使中樞神經系統過度興奮或壓抑的狀態正常化,再依正常兒童統合功能發展的過程設計活動,刺激兒童的潛能,幫助大腦進行整合,逐步改善整合功能。如:肢體控制、平衡能力、視覺空間概念以及讀、寫、算等基本學習技巧。除安排訓練外,指導家長一些在家裡可以做的活動,達到訓練效果。雖然感覺統合近年來在台灣頗為盛行,但並非對每個過動兒均有幫助,且其療效尚未得到科學驗證的支持。
§ 學習環境與課業輔導
1、學校的選擇儘量選擇班級人數少的幼稚園或小學,否則因老師必需兼顧到大多數孩子的狀況,比較無法容忍及照顧到過動兒的特殊行為。
2、分段學習學習與做功課時間不要太長,儘可能分為小段落,十分、十五分就休息一下,或改做其他活動,然後再逐漸延長時間。
3、學習環境儘量單純、安靜,減少外界刺激,做功課的房間的設備、布置簡單,玩具拿開,桌上除了書本、文具外,不放任何東西,門窗關著,以免因窗外景物、聲音而分心。
4、上課時間上課時候他坐在老師易注意到的地方,並請老師十幾分鐘就讓他擦黑板,發簿子,以減少因無法靜坐而拉前座頭髮、踢鄰座腿等行為產生。若為好幫手,適時鼓勵誇獎,可增強自尊心。
5、家庭教育對一個學校功課表現不良的過動兒來說,家庭是安排補充教育最好的地方,可以更具彈性、耐心的方法,達成教育的目的。對於因過狀導致成績不好的孩子,一方面要適時提醒及督促其作息,同時教學不要只限於紙筆的書寫方式,先瞭解孩子能力不足的地方在那裡?父母可自行設計變通的方式,加強他們學習欠佳部份。不要將學校表現不佳的問題帶回家成為家庭問題,施以處罰。這樣一來,除了徒增家庭壓力,降低孩子信心外,對學習成果沒有太大幫助。
6、補習教育如果發現孩子有學習上的障礙,可在放學後請個別指導的家教,給予良性補習,儘量不要讓孩子的學習脫離學校進度過多,另一方面也可減少父母督促孩子課業帶來的壓力,與不常的情緒反應
§ 父母應該抱持怎樣的態度?
è 愛 / 限制 / 運動1. 愛 à 增強自信心、接納孩子的特質:父母當瞭解孩子的能力是不均衡的,是大腦發展的問題,不是故意的搗蛋行為,孩子的身體內彷彿有一個不熄火的引擎在發動著,他們好動、粗心、不專心,並非他們不願或不肯學好,而是有生理的因素,在接納孩子的情況下,父母才能較心平氣和,以智慧的方法來教導小孩,或給予適當的治療。事實上,父母的接納,全面的支持,是過動兒朝向正常發展最大的助力。
語言下態度方面儘心平氣和、速度慢,一次只吩咐一件事,對於交待的事情最好以簡單清楚的指令重覆提醒,否則會因他們易分心的特性常忘記去做,但切記!不要過度嘮叨,孩子做完成一件事,記得要多多給予讚美。
過動的孩子並非全然的不好,他還是有他的長處,只是因為無法符合常規的標準,或一般父母的期望而被貼上了壞孩子的標籤,其實孩子是無辜的,千萬不要讓自己失望的情緒影響了孩子對自己的信心,父母可儘量安排一些活動如游泳、溜冰等一方面滿足其過動需求,並藉著鼓勵、讚美其較擅長的部份,增加自信心,彌補因學業、人際關係上的挫折造成的自卑心態。父母要態度一致互相體諒與支持,千萬不要互相埋怨、怪罪對方,甚至因孩子的存在而造成夫妻感情不和諧。2. 限制 à 選擇朋友、注意環境安全:由於過動兒衝動,不考慮危險,故家庭佈置需避免易碎或危險物品,玩具也要考慮安全性,避免發生意外。經常注意戶外活動空間的安全性。維持規律生活,替他找活動量不高的朋友,最好一次只跟兩、三人玩,以免加強了其過動衝動的行為。
功課方面安排一對一的教導方式,彌補過動造成的學習障礙,這些不足的地方是可以慢慢彌補的,不過要較長的時間,千萬不要抱著馬上要看到結果的心態,操之過急,也不要期待或要求太高,部份父母因孩子在團體中不良行為常招致親友鄰居抱怨後,常限制他們外出,以免產生困擾,結果減少與同年齡孩子互動機會,反而更增加了他們人際關係發展的障礙,所以避免過長時間的限制外出,在父母監護之下進行戶外活動是有益的。
3. 運動 à 活動的安排、彌補孩子先天的不足:「疏通其過動,而非全面圍堵」,幫助孩子在遊戲中學習,如出外旅行時,避免因旅途遙遠,孩童無法忍受,可撥放兒歌或童話故事錄音帶,在車上說故事唱歌。晴天多做戶外活動如打球、溜冰、騎腳踏車等;雨天則在家中作安全性高的遊戲如堆積木、傳接球等。要避免安排需要過份專心的靜態活動如彈鋼琴、書法。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太好動,特意安排靜態活動,期望以靜制動,矯正過動本性,殊不知因孩子本身活動量大、不專心,根本無法完成,反而增加了父母及孩子的挫敗感。相反地,一些如柔道跆拳等,因考慮孩子衝動的特質,可能會造成傷害,也不適合。藉著多安排夏令營、教會團體、露營等活動,以加強其社交技巧的訓練,並增加與人相處互動的機會。

§ 參考書目 (出版社/書名/作者)
遠流:過動兒父母完全指導手冊
遠流:分心不是我的錯 丁凡 譯
心理:SOS暫時隔離法 魏美惠 譯
心理:行為障礙兒童的技巧訓練-父母與治療者指導手冊陳信昭、陳碧玲 譯心理:最棒的過動兒 何善欣 著
心理:ADHD學生的教育與輔導 洪儷瑜 著
皇冠:我愛小麻煩 何善欣 著
商周文化:不聽話的孩子 何善欣 譯
新苗文化:解讀敏感/漫不經心的孩子
新苗文化:解讀叛逆/好動的孩子
正中書局:過動兒的認識與治療 侯育銘 著
張老師文化:注意力訓練手冊
~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 祝福您與孩子健康快樂! ~

2007年3月21日 星期三

如果考試都不考課本教的事


看過以下報導
想想我們自己
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以升學為導向
升學導向的教科書,以升學為導向的教學方式
所有的考試都要從課本裡命題
試問僵化的題目哪來活化的答案
芬蘭不是沒考試
世界先進國家反而以考試主流,測驗出下一代的學習能力
但該考什麼?
當世界各國已經開始思考如何增進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如何善用身邊的資源
如何幫助孩子面對全球化的競爭
這才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 ~~Teacher Johnson



這幾天的芬蘭專題,我們告訴您,芬蘭的國家整體競爭力,已經連續三年排名世界第一,芬蘭的競爭力,其中一個很突出的表現,就是他們國民的基本「國際觀」,他們怎麼樣培養小孩的國際觀,比如說....
他們在數學教科書,放進世界地理,包括台灣的青天白日紅國旗都成為數學題目的一部分,記者林宏宜今天要深入芬蘭小學校園帶您看芬蘭的教育方式,帶給台灣什麼樣的啟發?
位在赫爾辛基的這所小學這群小朋友是芬蘭未來的主人翁,芬蘭的競爭力就是從他們開始。芬蘭是怎麼教育他們的小孩?一起到芬蘭的小學課堂來看看。 TVBS記者林宏宜:「好,我們現在在他們小學三年級的數學課打開他們的數學課本,裡面一看,居然有中華民國的國旗。」
明明是數學課本,為什麼會有中華民國國旗?原來出題老師挑出四個國家的國旗,讓學生計算當中紅色所佔的比例,上面寫著「台灣」的青天白日國旗標準答案是「四分之三」,他們邊算數學邊認識了台灣。「芬蘭驚艷」作者吳祥輝:「他透過一個數學題目,他已經讓他的小孩子國小三年級的小孩子,他已經接觸到世界。」
再翻開課本的另一頁,這裡要計算全世界的高塔裡面沒有台北101,卻出現了高雄即將在2008年要蓋起來的摩天樓。吳祥輝:「連我們台灣人都不知道,人家已經放在小學數學教科書裡面。 」這是芬蘭訓練小孩國際觀的方式。
再來看看這個班級,這個班正在上數學,學生只有3、4個,這有點像台灣的課後輔導,因為這些學生在正規課跟不上進度,老師依照他們的程度一對一,再教一次,「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就是芬蘭教育的基本理念。芬蘭小學校長:「我們試著照顧每一個小孩,希望讓每個小孩都可以發揮學習的極致。」
劉慧瑛:「你可以再稍微投入一點。」這位是劉慧瑛老師,她出生在台灣,20多年前她嫁到芬蘭如今是芬蘭第一音樂學府的鋼琴系主任,自己在這邊從事教育,她感覺芬蘭最大的競爭力在於這句話。劉慧瑛:「他們很注意種種自己來,所有人都自動自發。」
這是芬蘭的流動圖書館,像巴士一樣的圖書館在社區開來開去,小朋友隨時可以借到書,讓芬蘭拿下另一個全球NO.1的紀錄,那就是「最高閱讀率」。這樣一個北歐小國,很努力在教育他們的下一代也的確他們在國家競爭力上,讓全世界看到了成果。

2007年3月20日 星期二

中台科技大學口腔衛生宣導



今天的晨操,園裡來了一些貴賓
原來是中台醫科大學護理系的大哥哥和大姐姐們
他們為孩子帶來一系列的口腔保健宣導及話劇表演



最後還有有獎徵答的活動
小朋友爭相回答,百合班的瀞羽對於牙齒的功用還清楚的回答:[是用來讓講話更清楚]
而康乃馨班的育陽更一路熱情回應
相信今天的活動一定帶給孩子豐富的口腔保健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