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4日 星期三

在瑞士容養孩子不容易


天倫之樂是很多人的追求,然而在現實面前,下定生養孩子的決心也不容易。瑞士人對此深有體會,面對社會援助的缺乏,很多有小孩的家庭顯得很無助。
許多父母都無奈地承認:孩子確實給我們帶來很多歡樂,然而我們也付出了很多金錢和時間,還有精力。
瑞士父母為他們的後代每月要花費1100瑞郎,這還不算養育子女所佔用的時間費用。很多雙職工家庭每週每人要工作74小時,當然這不僅在辦公室裡,還有在家裡。
《瑞士家庭》
聯邦最新出具的調查報告《瑞士家庭》顯示,為撫養一個孩子,每對夫妻每月要花費819瑞郎;而單親家庭育子每月要花費1100瑞郎。對那些有職業的母親來說,為孩子付出的其實更多,為了照顧小孩,她們往往要放棄自己的工作,或縮短工時。不過養孩子也有規模效應:孩子越多,為每個孩子花的錢就越少。同時節約的還有時間,說句俗語:反正一個孩子也是看,兩個孩子也是帶。所以不難發現,在瑞士街頭帶孩子的女性,往往是推一個、抱一個,後面還跟一個。如果最小的孩子還不到5歲,那麼父母雙方每週就要工作74小時。“這確實太多了,”連聯邦統計局的Marcel Heiniger也這麼說。在瑞士養孩子大多得不到爺爺奶奶等上一代人的全力支持,這點和中國有著很大不同。瑞士的退休年齡是62歲左右,老一代們不是忙著上班就是忙著享受生活。而且由於生活觀、教育觀的不同,上一代人也不願進入小輩的生活,不過倒是有很多老年人願意做“小時保姆”,這樣既和第三代建立了感情、享受天倫之樂,又不用終日被孩子纏身。在這種情況下,絕大多數父母必須自己帶孩子,下班後因此也要接著苦中帶樂地繼續工作。很多人因此選擇不要孩子,在瑞士多於1/3的家庭只有一個人,這種趨勢還會加劇。不過Heiniger又解釋說,這裡也包括越來越多的鰥寡孤獨老人。
入托兒所困難
在瑞士,最早知道懷孕消息的,除了產科醫生、父母以外,恐怕就是托兒所的登記人員了。很多未來的母親,得知懷孕後要做的第一件事,竟是去托兒所登記,期待托兒所能在嬰兒降生後,騰出一個空位。然而這一等,往往就是一、兩年,甚至更長時間。和其他工業化國家相比,瑞士社會化育兒的情況實在是糟糕。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最新出具的報告也證明了這點。該報告共提出10項衡量標準,瑞士只有3項達標:80%的幼師受過專業培訓;每名幼師照顧不超過15名兒童;低於10%的兒童處在貧困線以下。瑞士在這一國際評比中處於後10幾位,所有參評國家只有瑞典10項達標。這一研究指出,瑞士的幼師所受教育程度不夠,至少應有50%的幼師應受過高等教育。這點見仁見智,瑞士的教育體系與眾多工業國家不同,並不特別強調高等教育,相反以中等、職業教育而見長。要求所有幼師接受高等教育是不現實也不必要的,由於托兒所少,很多幼師找工作都有困難,因而改行學其他專業;如果受到高等教育而又找不到教職、被迫改行,那又是一種社會浪費。從某種程度講,瑞士缺的是托兒所,而不是托兒所老師。
國家支援
一個國家對嬰幼稚教育的支持應至少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瑞士卻連這一最低值也沒有達到。和其他較高福利國家,如法國與德國相比,瑞士的父母育子並不會得到國家的特別幫助。各州提供的兒童補貼數額不一,約在每月200-300瑞郎之間。托兒費在很多州是依據父母的工資比例而定,但這只是在公立機構,私立卻可能高達每日80-120瑞郎,甚至更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瑞士部表示,提高兒童早期保育、教育品質,將造福于所有兒童,特別是對那些來自社會弱勢家庭的兒童。對移民家庭來說,托兒所、幼稚園教育可能更重要,但可惜得到一個位置卻並不容易。

本文摘自swissinfo

971219耶誕響叮噹








2009年1月1日 星期四

新年的體悟

2009的元旦
在連日的陰雨天後
終於在元旦的早上暖和和的冬陽出來與大家見面
開著車子載著寶貝一家到汶水出遊
一年忙碌的生活終於在今天又即將重新開始
期許小寶貝能健康長大
自己在當下對物質也有了新的體悟
什麼是好車
就是能平安將一家子載到目的地的車
什麼是好相機
就是能將寶貝及老婆清楚裝進回憶的機器
期許大家都能滿足及珍惜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