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6日 星期三
2007年12月25日 星期二
繽紛聖誕~胡桃鉗之夢
聖誕樹的歷史

本文轉載自 swissinfo.ch
聖誕期間用喜慶的小飾物裝扮冷杉樹,這一目前已在世界範圍內普及的習俗可追溯到瑞士巴塞爾到德國賓根之間的萊茵河上游地區。
瑞士巴塞爾文化博物館通過名為“綠中紅”"Rot in Grün"的展覽向人們展示了聖誕樹的歷史。
常青植物不僅在死寂的冬日裡為家家戶戶傳遞著生動的自然氣息,像槲寄生、紫杉、月桂枝、冷杉枝等植物還“披掛”著尖針,這些尖針可以將凶神擋在門外。
綠色冷杉樹的寓意首先在瑞、德、法交接的阿爾薩斯地區傳播開來。在那裡,人們開始在屋角懸掛起冷杉枝,隨後甚至擺上了整株樹。
追蹤溯源
追蹤巴塞爾“綠中紅”的展覽,可以溯源聖誕樹悠久的歷史。
根據最早記載,1600年左右在阿爾薩斯(Elsass)地區,人們在聖誕樹上掛滿禮物,如蘋果、聖餐餅、箔和糖等作為裝飾,並將聖誕樹放在行會裡人們聚會的地方。
掛在枝頭的紅蘋果讓人聯想到伊甸園中的蘋果,象徵著愛和肥沃(多產)。
從行會到貴族隨著時間的流逝,聖誕樹從行會的廳堂逐漸步入私人的客廳。樹枝上掛著的禮物也被燭火所取代。直到19世紀,社會上仍保留著用蠟燭裝飾聖誕樹的習俗。
因為當時蠟燭和玻璃飾物很貴,所以這一風俗僅限於在上層社會中流行。1818年人類發明用植物、動物油製造硬脂;並且於1830年從石油中提煉了石蠟,這使石蠟硬脂蠟燭得到了普及;隨著玻璃製品的工業化大規模發展,具有節日氣氛的聖誕樹也終於步入尋常百姓家。
天主教的馬槽
瑞士巴塞爾文化博物館通過名為“綠中紅”"Rot in Grün"的展覽向人們展示了聖誕樹的歷史。
常青植物不僅在死寂的冬日裡為家家戶戶傳遞著生動的自然氣息,像槲寄生、紫杉、月桂枝、冷杉枝等植物還“披掛”著尖針,這些尖針可以將凶神擋在門外。
綠色冷杉樹的寓意首先在瑞、德、法交接的阿爾薩斯地區傳播開來。在那裡,人們開始在屋角懸掛起冷杉枝,隨後甚至擺上了整株樹。
追蹤溯源
追蹤巴塞爾“綠中紅”的展覽,可以溯源聖誕樹悠久的歷史。
根據最早記載,1600年左右在阿爾薩斯(Elsass)地區,人們在聖誕樹上掛滿禮物,如蘋果、聖餐餅、箔和糖等作為裝飾,並將聖誕樹放在行會裡人們聚會的地方。
掛在枝頭的紅蘋果讓人聯想到伊甸園中的蘋果,象徵著愛和肥沃(多產)。
從行會到貴族隨著時間的流逝,聖誕樹從行會的廳堂逐漸步入私人的客廳。樹枝上掛著的禮物也被燭火所取代。直到19世紀,社會上仍保留著用蠟燭裝飾聖誕樹的習俗。
因為當時蠟燭和玻璃飾物很貴,所以這一風俗僅限於在上層社會中流行。1818年人類發明用植物、動物油製造硬脂;並且於1830年從石油中提煉了石蠟,這使石蠟硬脂蠟燭得到了普及;隨著玻璃製品的工業化大規模發展,具有節日氣氛的聖誕樹也終於步入尋常百姓家。
天主教的馬槽
在很長時間內,聖誕樹依然是件稀罕物。市民階層裝飾聖誕樹的風俗直到20世紀才漸漸普及。
聖誕樹首先是一項基督教的傳統。而天主教自有他們的馬槽(基督誕生在馬槽旁,再現當時的情景也是聖誕裝飾之一)。在天主教轄區,直到二戰後,聖誕樹的習俗才被廣泛接受。
在瑞士法語、義大利語區,直到1940年聖誕樹還不為人知,這一風俗就來得更晚一些。
教堂並不滿意
面對聖誕樹的普及,起初教堂並不滿意。斯特拉斯堡(Strassburger)大教堂的教士Johann Conrad Dannhauer在1645年將裝飾聖誕樹的風俗稱為“雞毛蒜皮的瑣事”和“兒戲”,並且為人們在聖誕樹上花費的時間超過了為上帝禱告的時間而憤慨。
然而聖誕樹風靡世界之勢實在是勢不可擋:從18世紀末開始,插圖、詩歌、故事中出現的聖誕樹推進了它在世界範圍內的傳播。
戰爭也是促進因素之一:在1870/1871年普法戰爭之際,德國皇帝威廉二世下令在德國戰區豎起聖誕樹。士兵們的思鄉之情和民族自豪感在燭光的搖曳中蔓延。
戰爭過後,聖誕樹成為了德國勝利的象徵。而耶誕節闔家團聚,簇擁在一棵裝飾一新的聖誕樹下,則成了大多數人的願望。
2007年12月18日 星期二
全蒙與半蒙
在一個機會裡偶然聽到這一個名詞
一時間無法意會過來
原來這是區分教室裡蒙特梭利時間的一個名詞
時下也有一些人據此評斷蒙特梭利園所的專業程度
蒙特梭利博士曾說過{當蒙特梭利被稱作是一種教學法的時候,那就已經淪喪了}
在德國雖然也是實行蒙特梭利教育,但我們卻看不到蒙特梭利這四個字
早期在義大利佛羅倫斯的兒童之家,環境可沒有這麼多樣的制式教具
筆者要說明的是蒙特梭利的精神
當我們在示範給兒童三段卡時
我們可以針對三段卡的內容做一次給孩子看
而孩子依我們的方式模仿了一遍,這個工作就結束了
但老師也可以實際將內容物帶到孩子的眼前來做介紹
此時孩子的具體經驗正在萌芽
也唯有實際的經驗才有辦法轉化為抽象的概念
進而成為知識
蒙特梭利的精神才得以延伸
一時間無法意會過來
原來這是區分教室裡蒙特梭利時間的一個名詞
時下也有一些人據此評斷蒙特梭利園所的專業程度
蒙特梭利博士曾說過{當蒙特梭利被稱作是一種教學法的時候,那就已經淪喪了}
在德國雖然也是實行蒙特梭利教育,但我們卻看不到蒙特梭利這四個字
早期在義大利佛羅倫斯的兒童之家,環境可沒有這麼多樣的制式教具
筆者要說明的是蒙特梭利的精神
當我們在示範給兒童三段卡時
我們可以針對三段卡的內容做一次給孩子看
而孩子依我們的方式模仿了一遍,這個工作就結束了
但老師也可以實際將內容物帶到孩子的眼前來做介紹
此時孩子的具體經驗正在萌芽
也唯有實際的經驗才有辦法轉化為抽象的概念
進而成為知識
蒙特梭利的精神才得以延伸
2007年12月9日 星期日
微龍基金會親親寶貝繪畫比賽
我們一直相信,最敏銳的感官
幼兒組佳作的宥廷
幼兒組入選的 芷伃,姎琪,皓博,昊則
加上最豐富的生活經驗
孩子們的創意就能自然而然的表現出來
在此也恭喜丘尼兒的孩子們能在400多位參賽者
並經由台中師院教授評比下脫穎而出
2007年11月13日 星期二
96學年度第一學期親子運動會
在心理學裡有一個小實驗,將一隻小的猴子關進一個鐵籠內,在裡面放了一個絨布母猴及裝有奶瓶的鐵絲母猴,實驗發現小猴子會依附在絨布母猴身上等到肚子餓時才會接近鐵絲母猴並吸取牛奶,由此可知溫暖的依附關係對幼猴而言是重要的,在往後的實驗中發現小猴子長大後性格呈現孤僻不合群且對異性沒興趣,再經由實驗勉強讓它生下幼猴,母猴也無法衍生照顧小猴的天性,並將她與生下的三隻小猴與她關在一起,小猴去親近她時,母猴會打會踹這些小猴,這母猴屬T型性格,甚至在實驗的過程中還有隻小猴被打死了,而且母猴也不會去餵養這些小猴,這個實驗也發現了"過度物體"的重要性它可以提供母親不在時的安全感.
同樣的0~6歲也是人類幼兒發展安全依附的關鍵時期,幼兒透過對成人的安全感進而轉化為對環境的信任感,並發展探索學習的能力,此時期親愛的爸爸媽媽並不用太焦慮一定要為孩子做些什麼,而有患得患失的心情, 只要掌握平時與孩子相處的時光,多一點擁抱,多一點讚賞,享受快樂的天倫時光,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喔!
訂閱:
文章 (Atom)